新SAT写作备考是准备参加SAT考试的重点。根据以往的SAT写作经验发现,很多考生在SAT写作学习中容易出现SAT写作错误丁文论据的现象。 SAT写作经验分享之错误定位论据分析: 一、论据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功能 常见的论据形式有三种:数据(或研究报告的结论),例证,引用。 如果要解释这些论据的功能性特征,其逻辑也比较简单,大致如下: 数据(或研究报告的结论)和例证都是一种事实,因为不可以被辩驳,所以加强了所支持观点的可信度。 引用则是因为被引用的人或者机构是有权威的,所以其信息的可信度也得到了加强。 二、错误定位论据的现象分析 论据是一个似乎很简单的分析对象。因为这些具体的论据形式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相对明显,所以即使是没有接受培训的学生,只要曾经接触过议论文的文体,也能够比较快速地辨认出这些具体形式的论据。这也是很多学生对这一板块的知识点不屑一顾的原因。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培训的练习和考试的报告中,笔者都不止一次碰到有学生错误地定位论据,即把不是论据的内容当作论据来分析, 终导致analysis板块的分数受到很大影响。 常见的新SAT写作备考错误有以下两种。 (1)见到数字就认为是论据 因为知道数据是论据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所以很多学生会不自觉地进入一个逆向推理,得到一个想当然的结论----所有的数字都是论据。事实显然不是这样的。 比如2016年6月的亚洲题“A Carbon Tax Beats a Vacuum Ban”,此文的主题讨论的是欧盟政府出台的一项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护环境的禁令----禁止市场出售大功率排放的吸尘器,作者的主观点是这一管制没有意义,应该出台碳排放税来解决这个问题(Carbon tax should be institut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it is a better alternative solution)。 这篇文章的段如下: 1 Starting in September, the European Union will ban vacuum cleaners using more than 1,600 watts of power, with the limit slated to be lowered to 900 watts by 2017. This ban won't just affect a handful of the worst offenders. According to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the average vacuum cleaner sold today uses 1,800 watts.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有几组以数字出现的信息,其中有年代,还有吸尘器的功率。文章在这里给出这些信息的目的是在说明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告知读者,这样的管制条理出台之后,会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但居然有学生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标示吸尘器功率的数字当作是论据来分析的。 学生不仅定位是错误的,而且,基于这些所谓的论据的分析也是完全没有根据的。所以这两位同学在 终的analysis板块的得分都受到严重影响,都只有4分。 当然,这类错误相对而言较为低级,应该在阅读和分析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身上不会出现。 (2)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如果说种错误定位是因为学生完全不思考造成的,那么第二种则是由于学生思考不全面,眼界太狭隘造成的。对于文中出现的一些具备论据的基本特征(即从表象看属于数字,例子或者引用),甚至从单一的段落来看,对支持文段的分论点起到增强说服力作用的信息,学生会把它们定位为论据。但是如果能纵观全文,用加全面的视野来看它们,你会发现这些信息其实并不是论据,而是其他的论证要素。 下面我们通过2016年5月份的“The Lovely Stones”的例子来解释这一现象。 为方便大家的理解,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此文的主题。这篇文章讲的是希腊政府有很多在古希腊时期各大神庙里的文物失散在海外,尤其是在英国,作者的主观点是“现在是时候把这些文物还给希腊政府放回到属于它们原来的神庙里”。 文章开篇的两段内容如下: 1 The great classicist A. W. Lawrence once remarked of the Parthenon that it is “the one building in the world which may be assessed as absolutely right.” 2 Not that the beauty and symmetry of the Parthenon have not been abused and perverted and mutilated. Five centuries after the birth of Christianity the Parthenon was closed and desolated. Turkish forces also used it for centuries as a garrison and an arsenal, with the tragic result that in 1687, when Christian Venice attacked the Ottoman Turks, a powder magazine was detonated and huge damage inflicted on the structure. Most horrible of all, perhaps, the Acropolis was made to fly a Nazi flag during the German occupation of Athens. 单独从每一段的内容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这两段都有“论据”的影子。 段用的手法是“引用”,引出的是一个著名的人物对于帕特农神庙的评价;第二段用的是“例子”,罗列了帕特农神庙在历朝历代的一些历史事件。所以,很多学生可能会直接把它们当作论据来分析,大致的思路是说,这些引用和作为例子的历史性事件加强了观点的可信度。 但只要我们仔细思考,会发现这样的分析是不合逻辑的。因为在前面我们提到了,此文的主观点是“英国政府应该把持有的本属于希腊政府的这些雕塑还给希腊政府,放回到这个神庙里”。如果我们只是暴力地解释说论据加强了观点,那到底这些看上去有论据特征的信息怎么样能够支持这个主观点,似乎很难合理地解释。虽然段有引用,但是单独从这一段的段意来看,作者通过引用名人的话想论证的应该是帕特农神庙是多么的宏伟壮观。引用本身对于支持这个观点是有帮助的,但是对于支持主观点没有直接的作用。 第二段的逻辑也是如此,单独从此段段意来看,作者通过众多历史性事件的描述,想论证的是帕特农神庙一直以来遭受了很多不幸,而这个点与主观点也是不存在直接联系。既然没有关系,那我们暴力地解释说引用和例子能够增强观点的可信度是没有意义的。 为什么这些看上去像是论据的信息无法当作论据来支持观点呢?答案可能只有一个,即它们可能并不是论据,只是我们错误地把它们当作论据了。 如果我们进一步思考,且不只是把眼光放在两段内部,而是两段之间的话,会发现作者写这两段内容的目的是通过段意构成一个强烈的对比,从而激起读者的情感, 终达到修辞的目的。 一方面,在段,通过引用的方式让读者认识到帕特农神庙的宏伟壮观。另外一方面,通过罗列历史事件,让读者了解到它命运多舛。两段信息的强烈对比会让读者被激起一种怜悯之情,既然读者会对这个神庙产生怜悯,认为它很悲惨。那么在后面的阅读中,只要作者提到的有益于这个神庙的事情他们都会支持,而后面的主观点恰恰就是呼吁英国政府将这些雕塑还给希腊政府放回到这个神庙----这是一个利于神庙的事情,被打动的读者一定会支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当作修辞才是正确的定位,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解释作者写这两段的目的。 三、解决策略 以上的两个例子是 典型的学生在定位论据时出现的错误,在看过错误的案例之后, 终我们要回到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我们在今后做题时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准确定位呢?这里给一个简单的法则是:不看表象看本质。 具体而言指的是在判断一些内容是否适合当作论据来分析时,我们不能仅通过看它们是否具备论据的外观特征(比如是不是一种数字信息,是不是有引用等)来直接得出结论。 在满足个“表象”的条件后还要看“本质”,即这些内容所支持的论点是否能够与主观点建立一个很好的因果关系,如果无法很好地构建这层关系,那么这些内容很有可能不是论据,或者适合把它们当作其他论证要素来分析。 为了便于解释,我们再举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OG中的名为“Bag ban bad for freedom and environment”的文章中,主题讲的是加州政府想出台一个禁止便利店和超市供应购物用的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袋的法案,作者的主观点是认为这些塑料袋不应该被禁止使用。 此文的第四段中原文如下: 4 According to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plastic bags, sacks, and wraps of all kinds (not just grocery bags) make up only about 1.6 percent of all municipal solid waste materials.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 bags, which are the most common kind of plastic grocery bags, make up just 0.3 percent of this total. 本段给出的数字很明显地具有论据的外观特征,那么它们是不是适合当作论据分析呢?我们还需要结合段意来理解之后才能定夺。 本段给出的两个数据,一个是购物用的塑料袋在所有的固体垃圾中的比例,一个是这些袋子在所有塑料袋中的比例。两个数据分别为1.6%和0.3%,给读者的信息是塑料袋在固体垃圾中占的比例很低。基于这个信息往前推到因果,得到的结论是这些袋子对环境影响不大,再推一步得出的结论是:既然影响不大,就不应该通过法案禁止它们的使用,因为这个法案出台的初衷就是认为它们对于环境影响大,如果禁止使用,对环境有利。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段落中的数据,不仅具备论据的外观特征,同时也与主观点存在因果关系,那么它就应该是被当作论据来分析的。 (责任编辑:admin) |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